是什麼樣的空間,能夠將一個人與其他人隔開,並使他成為單獨一個人?
我發現雙腳再如何奔走,都無法令兩個人的想法更為接近。我們最希望能夠接近什麼?
-----梭羅《湖濱散記》
對於「自己」我們應該要如何定義?
相對的,我們又應該如何對「擁有」下定義?
武術家又如何看待「自己」與「擁有」?
發現「自己」的過程是一個排除的過程,也是一個吸收的過程,
在無垠的空間中自己從來都沒有只有自己,你與所有人同時存在同時呼吸,
在心靈的世界中自己也從來沒有只是自己,
因為家人、情人、朋友、老師、偶像、詩人、哲學家、政治人物...組成你自己。
你有父母所以你是「兒子」,「兒子」這個角色標出你自己的位置,
你的行為思考都透過「兒子」這個角色而出發,別人也因為你有父母而以「兒子」衡量你,
你自己是因為很多角色的存在而存在的。
老師、偶像、詩人、哲學家、政治人物...之所以組成你,
是因為你學習、仿效、認同、批判過他們,這些想法形塑組合成現在的你,
你很快就會發現,你是個很複雜的系統所組成的,
但是這個複雜的系統幾乎很難分離出一個單獨的東西可以稱為你自己。
如果你同意這件事情,接下來我們就可以討論一下什麼是「擁有」。
「擁有」的前提是要有一個可以「擁有」的主體,
沒能分析出自己的你,是如何擁有的?
先不計較「自己」是不是實有,似乎「擁有」比較容易理解。
「擁有」是一個可控制、可觀察、可區別的歷程
你可以說:「我擁有一雙手」,因為有些悲慘的人沒有手;
你可以拿著存款簿說:「我擁有一千萬」,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有;
但是除非你喪失自己,否則你很少說:「我擁有我自己」,
因為每個人都有他的自己。
為何我要說「擁有」是個「歷程」?
因為所有的擁有都有時間性,
也就是說有「擁有」這件事情,但是沒有任何東西是你可以擁有的。
一雙手從童稚的幼嫩到青壯年的強壯再到年老時的孱弱,
他們的變化不是你可以完全掌握的,雖然你可以加工,但是你不是主人,
你號稱擁有這雙手,大家也同意你擁有這雙手,但是你卻沒辦法完全的擁有,
你擁有的只是擁有雙手的過程,而不是雙手。
武術家藉由武術來鍛鍊自己,卻又必須在鍛鍊武術的過程中摒除自己,
武術家境界的昇華,鍛鍊與摒除同等重要。
武術家也不會號稱擁有什麼武術,
武術只是鍛鍊的過程,從來都不是武術家的目的,
一個學武的人能夠懂什麼是「自己」、什麼是「擁有」,
然後才有資格談武術家應該有什麼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