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蠻人演進為文明人的過程裡,
最重要的特點就是恐懼症狀的減少,
特別是在文明生活中,
大多數的人終於能夠一輩子不會感到真正的恐懼。
許多人得要患有精神疾病才會知道恐懼是什麼。
因此許多盲目的樂觀主義與宗教便興起了。
-----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 《心理學:簡要的課程》
人類的演進過程中,我們的恐懼真的因為文明的進化而減少嗎?
在文明社會以前的人類為生存的需求而感到恐懼,
進入文明社會之後,社會的期許、家庭的重擔、個人的實踐以及形形色色的各種慾望,
都讓我們曾經感到擔心甚至恐懼,
何以在文明社會中我們不曾感到真正的恐懼?
深入體會一下詹姆斯所指「真正的恐懼」顯然不同於一般人對於恐懼的界定,
所謂的「恐懼」與「失望」並不相同,
擔心慾望不能滿足的恐懼不算「真正的恐懼」,頂說只能算是失望而已,
我們對於事件不可預測結果可能會感到恐懼,
雖然推說是不可預測的結果,但最糟的結果就是死亡,
所以所謂的不可預測也沒到不可預測的地步,
只是我們很不願這樣推想,
每件事都推到死亡的結局大多會了無生趣。
於是人們習慣於忽略對死亡的恐懼,
這樣的忽略有另外一種稱呼方式叫做「樂觀」。
以愛情為例,
相愛的兩個人都希望彼此能夠天長地久,
但是死亡卻是誰也無法避免的,
想到有一天必需送走心愛的人,忍受一個人的孤獨,
或者是留下心愛的人一個人孤獨,
這樣的痛,越是相愛越是痛徹心肝,
越是相愛越應該感到恐懼。
其實不然當對方說「我永遠愛你」的時候,
所謂的「永遠」可能只有50年、20年甚至只有幾個月,
我們很樂意聽見這樣不負責任又樂觀的告白,
這是很令人吃驚的!
換個場景,如果告白的情侶說:「我愛你,但是期限是四個月到50年!」
這樣坦白又負責任的話產生不了任何浪漫的情愫出來的。
進入文明社會,當人類逐漸衣食無憂之後,
當初隨時隨地會遭到其他動物獵食的恐懼已不復存在,
我們便樂觀的以為死亡的恐懼已經離我們很遠,
不再與真正的恐懼--死亡打交道。
但是面對「死亡」這樣的恐懼能夠激發我們身體中潛藏的能量與能力,
使一個普通的人成為一個超人。
我這裡所說的「超人」不是指西方漫畫、卡通、電影之中那個穿著紅色三角褲穿的外星人,
而是指品德、能力、境界遠遠超出世俗的人。
佛家說「生死事大、無常迅速」,求解脫、求涅槃為的不就是正面迎上「死亡」這個問題嗎?
乃至道家的「長生」也是面對死亡這樣的恐懼所產生的修練方法。
對於一個武術家而言,死亡的恐懼是絕對要練習面對的,
當一個人面對死亡的恐懼,
其意志力與覺察性會在最短時間提高到最高層次,
於是體內能量被喚醒,能力迅速的提升,
練習武術時如果不能假想出與強敵性命相搏的對決場景,
其武術的真正境界就不容易彰顯,
不能彰顯其武術內涵的武術運動只能算是休閒與娛樂的範疇,
只能成為放鬆緊張或轉移壓力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