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南泉普願)因東西兩堂各爭貓兒,
師遇之,白眾曰:「道得即救取貓兒,道不得即斬卻也。」
眾無對,師便斬之。
趙州自外歸,師舉前語示之,趙州乃脫履安頭上而出。
師曰:「汝適來若在,即救得貓兒也。」
-----傳燈錄
這是個爭貓卻害死貓的禪宗公案,
東西兩堂爭貓的糾紛應該不小,不然南泉普願不用殺了貓以息紛爭,
東西兩堂的和尚為何因為貓吵起來?原因不得而知,
但是出家人淡薄慾望,會因為貓而起紛爭應該不單單是貓的問題,
可能也是長久的未爆發的積怨與衝突所致,
又依據南泉禪師的處理方式推測,應該不是把貓送人或判給誰就能解決的,
相反的南泉禪師應該認為唯有殺了這貓才能永除後患。
南泉禪師慈悲的運用這個機緣,
說:「道得即救取貓兒,道不得即斬卻也」,
此時東西兩堂氣氛之緊張可想而知,
如果此時東西兩堂能得個心行滅處言語道斷的頓悟,
不但成就個人道業也救了貓兒。
可惜的是沒人能對,貓變成刀下冤魂。
南泉想利用的機鋒落空,心裡一定是很懊惱的,
所以遇到趙州時又對他講了一次。
趙州把靴子放到頭上便往外走是妙處,
靴子不放在腳上卻放在頭上,是位置不對,
所以趙州並沒有解決爭貓的問題,而是說南泉的不是。
一個絕招施展在不對的地方,絕招頓時成了廢招。
所以南泉說如果當時趙州在就能救貓,
不是因為趙州能處理貓的紛爭,
是趙州能阻止南泉用這種方式處理紛爭。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