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僧問:「如何修行。」師云:「好個阿師莫客作。」僧云:「畢竟如何?」師云:「安置即不堪。」
----《傳燈錄》卷六 澧州茗溪道行禪師
練武術的人算是修行人嗎?
以武術為搏殺之術的人,算是學習一種技藝,不算修行人。
以武術為修道之路的人,武術不只是技藝,而是一種解脫之法,
對這種人而言,武術即是修行!
人是運用武術的主體,還是用以展現武術的客體?
修行人說「好個阿師莫客作」,不要迷惘在武術的規格之上,
武術動作要傳達的是其背後的武術神韻,
得其神韻,招式變化就會莫測!
常看鄭老師組手的人會有個疑問,
怎麼一個招式的變招會這麼多?
因為同一種招式再面對不同對手出招時的不同力量,
是不會一成不變的,
有時變化很大,看不出是原來的那一招,
這時候要看的便是「神韻」是否相同。
同樣的「探馬撩陰掌」,
在鄭老師《格鬥八極拳之六大開》書中就有20個例子,
事實上鄭老師光是這個探馬撩陰掌,
就曾經留下資料可查詢的不同變化示範,就有60餘個。
在鄭老師的詮釋下,這個招式不是只有「撩陰」單一種功能,
而是一個攻守兼備了不起的手法。
「好個阿師莫客作」,撩陰掌只能撩陰,人便是客體,終不能自己作主!
不懂的人還會繼續問:畢竟如何?
所謂「安置及不堪」,就是要將招式的可能性發揮到極致,
切勿著相於名稱規格,
所謂「得魚忘荃、得意忘象」,
捻花微笑,其意在弦音之外!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