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對於空盪空間的無法忍受,限制了可得空間的數量。                                

 ------拜恩,《深思》

 

關於哀悼,

佛洛依德寫道:

「實在只是因為我們很清楚知道如何解釋它,以致於這個態度在我們眼中看起來不像是病狀。」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對生命中的某些事物進行哀悼的程續,

哀悼是基於哀悼的對象還是其實只是哀悼自己?

其實對於哀悼而言,

對象並不重要,事件也不重要,

之所以會生起哀悼之情,在於感同身受的悲戚,也在於情感寄託的消失,

哀悼基本的元素一直都自己而非外在。

那麼,哀悼是復原的過程還是病態本身?

在易經的卦詞中有所謂的「吉凶悔吝」,而其中的「悔吝」其實就是哀悼,

哀悼是不能接受現實的情緒反應,

這種反應如果不能自拔就落於「凶」,

如果能夠切實反省走出哀悼的情境,就會邁向「吉」。

如何才能走出哀悼呢?

我們觀察一下哀悼的姿勢,

哀悼的人是蜷曲而不伸展的,

這樣的姿勢給人自己擁抱自己的安全感;

哀悼時是低頭,眼睛是看自己的心臟的,

因為哀悼的人正全力守護著自己的心情;

哀悼有種讓人沈溺的美感以致於許多多人無法擺脫,

這是種「死亡」的本能驅策人走往毀滅的方向。

走出哀悼的第一件事就是張開雙臂大口的深呼吸,

你會感覺張開雙臂時,擁抱的是世界,

當你有能力擁抱世界時世界也擁抱著你,

你將不再有孤寂的感覺。

其次,不要常常低頭思考,

思考時頭微仰才能讓你用大腦思考而,非心以下的部位,

用大腦(也可說用眉輪、頂輪)思考,比較容易與天地的清涼之氣接合,

思考時望著腹部以下,則容易陷溺在無幫助的情緒之中。

最後要保持著樂觀的態度,

求生與求死是人同時具有了本能,

所謂的「養生」就是要培養欣欣向榮有生命力、有朝氣的態度,

而非僅僅是「身體」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ugustm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