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哭啼必有原因,但經常受到誤解。有時嬰兒並不飢餓,但大人還是強行餵食(如果他並不飢餓而只是不安,但大人總是一見他哭即設法餵食,這可能讓嬰兒產生錯覺--一個虛擬的自我相信--他要的真的只是食物)。

                                        ----亞當.菲立普《恐懼與專家》

一開始的需要就被誤解,算是盲目還是可悲?

記得覺者說「不忘初發心成佛有餘」,是初發心引領我們到最後終點,

但是發心者若牛毛,成道者若牛角,

是誰錯了?在哪裡錯了?

老子說:「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若使民常畏死 ,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 ?常有司殺者殺 ,夫代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斲 ,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傷其手矣 !」

如果民畏死,則立下嚴刑峻法自然民皆守法,

萬一有不守法的就將他殺了以儆效尤,天下不就太平了嗎?

事實不然,嚴刑峻法不能杜絕所有的奸滑欺詐,

台灣的諺語說「嚴官府出眾賊」,法越繁則賊越盛,

足以證明「民不畏死」,

而為政者又奈何以死懼之?

真正引領人民向善的是純善的民風與道德,而非法律,

一開始就以法律警告,就像不論嬰兒啼哭的原因,一律以餵食搪塞一般,

如何能解決問題?

修道的初發心是為了解脫,不為解脫就不必修道,

但是為解脫而入宗教之門,宗教卻讓修道者不求解脫,

而畢生虛耗於顯揚宗派與教理考據,

最初的需求被他人、被社會給扭曲,如何能得正果?

學武術也是一樣,

最初學武的心是為了追求身心啟發,

只要求真認理,勤練便能有成,

但是大多數人一入宗派門牆就有烙痕,

在不是武學、武術上面耗費心力,

活在經不起考據的神話中,活在一輩子都沒實踐的理論中,終此一生。

楊朱之歎岐路亡羊,良有以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ugustm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